中新网贵州新闻4月28日电题:贵州水城:铝产业集群崛起 新型工业化释放新动能
暮春时节,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经济开发区铝产业园内火光灼灼、机器轰鸣。在双元铝业电解铝生产车间,960℃银红色铝液从电解槽奔涌而出,注入一辆辆抬包运输车,随即运往园区50余家中下游加工企业。
在中下游企业铝加工车间,这些铝水经过熔铸、挤压、氧化等几十道工序“变身”铝棒、铝板、铝锭等型材,进而被深加工为新能源汽车轻量化材料、铝镁合金行李箱、高端铝家居等高附加值产品,销往海内外市场。
这样的“无缝衔接”协同生产每天都在园区上演,一条“铝液100%就地转化”的产业链,见证着水城铝产业集群的强势崛起。
近年来,地处乌蒙山腹地的六盘水市水城区,锚定新型工业化主方向,依托本地丰富的铝土矿和电解铝资源优势,围绕“资源就地转化、产业绿色升级”,着力在铝产业“建链、补链、强链、延链”上发力,加快构建上中下游一体化产业链体系。2024年,水城经开区铝产业园产值突破130亿元,较2017年增长逾六倍。
作为园区的龙头企业,主产电解铝的双元铝业曾因铝加工材料转化率低、市场疲软,于2015年全线停产。为盘活资产、重振信心,六盘水市、水城区两级政府推动当地国企收购重组,风云体育入口同步引入铝棒、铝卷材等中游加工企业,打通了双元铝业电解铝的就地转化路径。
首批建成的亮星铝业、莹月帆科技、安润吉新材料等企业相继达产达效,初步形成了“链上成群”的发展格局。随后,在东西部协作机制助力下,水城经济开发区围绕“1+3+N”发展模式,即以双元铝业为“链主”,围绕铝合金棒、铝杆、铝卷等三大产品,不断延伸出“N”条深加工产品线,涵盖家居、交通、机械、包装等多个终端领域。
目前,园区已集聚54家企业、60个项目,成为贵州省铝资源就地转化率最高、产业链最完整的铝加工产业集群。
贵州莹月帆科技集团自2018年成立以来,发展迅猛,基础铝材广泛应用于家装、工业制造、民用炊具,销售网络覆盖珠三角、长三角及西南地区。近年来,集团在热轧铝板带、动力电池壳材料、PS印刷板等领域不断创新,旗下企业累计取得专利60余项。
“我们2025年一季度产量达2.4万吨,营收5亿元,目前集团二期扩建项目正在加快推进。”莹月帆科技集团董事长何显平介绍,二期的铸轧卷生产线月投产,全年产量有望达到12万吨。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,企业年产值预计达50亿元。
在贵州铭恒新材料有限公司车间内,铝型材经过切割、折弯、铣孔、喷漆、组装等多道工序,被制成高端铝镁合金商旅箱。“我们主要定制生产20寸、18寸商务旅行箱,面向粤港澳等地高端市场,目前市场反响良好。”公司行政部副部长张云凤表示。
全铝仿木景观亭、全铝家居制品、铝制骨架玻璃房、铝制取暖桌……在贵州十九度铝业科技有限公司产品展示区,企业搭建的铝制家装样板空间引人注目。
“我们的铝家具产品不仅畅销国内,还远销亚太和东南亚市场。公司2024年实现产值16亿元,2025年我们争取突破20亿元。”十九度铝业总经理黄生友信心满满道。
贵州第一条智能电饭煲生产线、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的铝漆包生产线、国内首条高标准铝行李箱生产线……随着一批上中下游企业落地达产,水城铝产业正向高产能、高附加值、高环保标准迈进。目前园区已有12家企业获评省级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,6家获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,创新动能不断增强。
产业集聚效应不仅激发了经济活力,也成为带动就业的强大引擎。园区目前累计带动就业超2000人。
“从家到工厂走路十分钟左右,很方便。在这里上班工作稳定,工资不低,风云体育入口还能照顾老人和小孩,比外出打工强多了。”家住水城区董地街道、如今已是安润吉公司仓库管理员的耿广梅感言,企业发展越来越好,工人们的生活也越过越红火。
从2016年仅有1家企业,到如今集聚54家;从单一铝锭生产,到涵盖50余种高附加值产品,水城铝产业走出了一条资源型经济向新型工业化跃升之路。下一步,水城经开区将依托双元铝业技改及扩能项目建设,引进交通运输车辆制造、家电、机械装备、汽车、光伏及配件等与铝产业相关的企业和项目到园区投资建设项目,推进铝产业向多元化、高端化发展,进一步增强产业集群活力和竞争力。(完)
本网站所刊载信息,风云体育入口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。 刊用本网站稿件,务经书面授权。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、摘编、复制及建立镜像,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。